书架
道长去哪了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急转直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破血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样的人物,他们怎能放心?”

  “老大人答应了么?”

  “地方都选好了,陆县令将镜湖拨予贺家,薛判送来金饼十个,作为建观之资,韦陟手书一封,说是听闻老大人有入道之念,特送来道观牌票和匾额,连观名都替老大人想好了,名曰‘千秋观’。”

  顾佐问:“立观之事归龙瑞宫管吧?司马监院能答应他们这么强来?”

  金供奉道:“陆县令、薛太守一直到韦国公,层层报到龙瑞宫的,一应文书齐全。司马监院很高兴啊,特意来信询问老大人的想法,说是有老大人加入,定为江东道门盛事。你说,老大人还能怎么办?”

  对方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如山岳当头压来,压得贺家毫无脾气。贺老大人当然可以梗着脖子不与苟同,但贺家毕竟在会稽郡,受地方辖制,隔三岔五不时为难一下,贺老大人没事,贺家几十口子却受不了。

  明明是贺老大人受了委屈,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可最后却好似对方占理一般,步步紧逼,关键受害之人还得按着人家的要求照做,感谢人家没把自己弄死,这世道,上哪说理去?

  到了秋天的时候,千秋观便告落成,贺老大人无奈,终于上书陛下,言明自己有入道之心,从此两耳不闻世事,一心潜修。

  陛下感贺老大人向道之心,于是下旨嘉勉,赠诗以贺,诗曰: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群英欲践别,悄然路满辉。

  于是贺老大人受了道牒,迁入千秋观。

  既然选择了低头,自是要把头低到底,低到让对方满意,否则低头就没有了意义,反而后患无穷。贺家将西江边的老宅全数交还县中,用来“置换”镜湖,围着千秋观重建宅院,于入冬之前搬了过去。

  隔了不久,老大人新作传出,送往长安,算是对陛下最后的应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作传出,江东上下皆安,据说韦国公十分满意,再赠十万钱,以为贺老大人修道炼丹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