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73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借来73

20171106增珊

是怎么看的呢。虽然启用或者聘用张和尚是高僧委决定的,报佛协批准,以寺庙名义发的函,并且在宗教局备案,符合程序,但是,在用与不用选择上,还是有分歧的,甚至,个别高僧保留意见。力排众议倒没有,担保还是有的。可见,压力不小。之前,他说真话,锐意进取,少林寺大师兄几次三番推荐他,现在,少林寺大师兄不在人世,已圆寂,他经历还俗娶妻生子,重操旧业,与妻子签离婚协议,还没有去民政局。到底是六根未净,权宜之计,还是心中有佛。

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还是先摸一下底吧,他想。

啪,顶水泥柱子上了,掉底,玻璃杯碎了,连茶叶带水都泻地下了,上前一步,取扫把,弯腰,张和尚说:岁岁平安,起水了。

大师回过神来,说:你那点破事,我还不清楚吗,你翘翘尾巴,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是不是化缘不顺利,遇上困难了,是被哪个老板娘骂了,还是吃了闭门羹,是石沉大海,还是深仇大恨?

摇摇头,苦着脸,哽咽地说:我对不起孩子老婆。

咯噔,心里一紧,怎么是你对不起她,应该是她对不起你啊,问:你是对不起他们,刚才,我不是说了吗,王丽英在徽州不容易,孤儿寡母的,你要理解。

把碎玻璃倒入垃圾桶,张和尚不知道说什么好,转身,取茶叶罐及杯子,若有所思。

大师和师父一样,都是长辈,师父不在了,大师过了古稀,人活七十古来稀,虽然大师身体还算硬朗,面红耳赤,思路清晰,但有糖尿病,之前,师父如父,给过不少好建议,出过不少好点子,从来没有出过馊点子,也不说空话套话大话,默默支持,不稀鼓励。师父的死,是一大损失。现在,大师信任,不拘一格,诲人不倦,点到为止,在工作上全力支持,在生活上,嘘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师有这么多弟子,其中俗家弟子就有几千,徒弟毕恭毕敬,都相信师父,师父不一定相信徒弟,总以为徒弟长不大。其实,容易相信别人是聪明人的错误,不相信别人是傻瓜的特点,相信师父,相信大师,

之前,娶妻生子,承包食堂,夫妻之间有信任,也有牵挂。

现在,签字了,家庭快散了,为什么不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什么不能选择信任老婆。

为什么不一如既往地选择信任?曾经的信任还能不能找回来。

那年夏天,学校放暑假,妻子在家陪孩子,看电视,闲着,无聊,偶尔来食堂玩,有时带同事一起来食堂。那天,张和尚在食堂忙碌,忙里忙外,搬大米,盘点调味品,拖地。转身,发现老婆和她同事来了。在食堂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掏出几颗丸药,让张和尚吃,并且告诉他这是市防疫站发的,为预防疾病。二话没说他就吃了。他离开办公室。事后他才知道,那丸药是假的,不是防疫站发的药,而是巧克力豆。看他吃了之后,老婆的同事和老婆都在偷笑。捉弄他的点子是老婆的同事想出来的。这个事情,对他触动非常大,终生难忘。

无独有偶,在化缘中也遇上过类似的事情,那天,张和尚在办公室,整理账本,查看账目来往,盘算着未来的资金量及组织资金计划。和王老板约好,下午三点钟划钱,滴滴答答,时间在过去,一眨眼,过了三点,起身,冲到门外,上车,他去了银行,进门,插卡,上二楼,查看,钱没有到账,他失落了。掏手机,给王老板打电话,王老板说等会给,而且说你放心。把心放肚子里。滴滴答答,一眨眼,又过去一个小时,眼看银行就要下班,再不汇款,今天就进不了帐了,他着急,射出焦虑的光芒,在银行门口徘徊,像热锅上的蚂蚁。掏电话,王老板说有事走不开,晚一点给现金,或者把款打他个人卡上。他抱着希望等待,依然相信。其实,他不傻,发现王老板在推三阻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