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24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借来僧袍24

起。水壶空的,喝不了。隔壁屋里还有一把水壶。

奶奶说:去隔壁那屋吧,

爷爷端起洗脸盆往外走。

他们离开房间。

进屋,拉椅子,坐下,王丽英说:孩子没闹吧。

奶奶说:不肯吃药。好说歹说,才哄住,药起作用了,睡得很沉。

爷爷提壶倒水,说:喝茶。

说曹操曹操就到,突然,孩子出现在他们身后。

噌,站起来,上前,拉手,说:你,你醒了。

揉眼,像梦游一样,说:在梦里,听到妈妈的声音了,不是梦,声音源自隔壁客厅,我就起来了。奶奶骗人,说不吃药会遭夜猫子,我才不怕呢。

搂,下不了手,不是下不了手,而是无处下手,才抬手,孩子脸上都是纱布,她哽咽,蹲下,捏小腿,说:忍一忍吧。听奶奶的,把伤养好,要按时吃药。想不想妈。

摇摇头,说:不想。

搂住孩子两条腿,妻子说:回家。

孩子说:不想回家。

咯噔,妻子仰起头,问:真的不想。

点点头,说:嗯。

妻子握住孩子小腿,调侃,说:不说想妈妈,不放手。

孩子挣脱,抬腿,踉踉跄跄,差一点跌倒。

丈夫扑上前,扶住孩子。

妻子上前,托住孩子。

一家三口抱在一起。

在家里,夫妇意见不统一,时不时提高嗓门。似乎让人觉得谁的声音大道理在谁那边。三天小吵,一周大吵。妻子过于强势,摆一副唯我独尊的面孔,以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自居,自以为是,无论出身,还是个人能力,都以为胜人一筹高人一头。妻子出身于城市,爸爸妈妈都拿着退休工资,有固定收入,当年不顾家庭父母反对,不耻下嫁,顶着家庭成员的压力,忍受一肚子委屈。之前,是人都说,你怎么嫁一个和尚,鲜花牛粪,图什么,是图钱,还是贪色。现在,都过去了,不提当年,不说了,别的可以不提,夫妻之间的那点事不能不提。作为丈夫的你去大理寺当和尚了,那作为妻子的我怎么办。让我做黑寡妇。你未免也太自私了吧。不跟你吵,跟谁吵啊。

似乎吵得有理,似乎该吵。是不吵孰可吵。其实,吵就吵吧,小吵开心,大吵伤人。但是,不能经常吵。偶尔小吵一下未必不是好事,吵,可以把积压在胸中的郁闷发泄出来,对身体有利。像排宿便一样。俗话说有利就有弊,当事人发泄了,旁人遭殃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夫妻吵架,儿子受罪。不是儿子说不想,夫妇两个还蒙在鼓里呢。

开着车子上班,不是风光,而是图清爽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