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重生回潮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竖起大拇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庄稼怎么种得好,种庄稼的不饿肚子才怪。”

  ……

  经过三天两夜,卡车逐渐接近沪海,这个神州大地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都是神州大地经济体制的探索之地。

  第一家国营公社,“公私合营”率先启动,市场经济打开新局面,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

  现在沪海也是全国最多国营大企业的地方沪海电机厂能生产国产12.5万千瓦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沪海汽车制造厂能制造32吨自卸载重汽车,沪海新造船厂能制造自行设计的3200吨大型破冰船,录像带,在别的地方只能生产黑白电视机,沪海已经试制成功国产彩色电视机,当然那彩色电视机那价格万元户都有些承受不起,只能买黑白电视机。

  朱厂长这次来也可谓是见一番世面,他还未到沪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过。

  抵达了沪海。

  张高兴建议现在招待所洗澡,去买两套体面的中山装,他们几天几夜在卡车里,身上都闷出臭味来了。

  并且电话通知了沪海工艺品出口公司的同志,他们来交货来了。

  1978年改革春风即将满地吹,大量的青年返乡,应届毕业生也要开始融入社会,这对于沪海这种大城市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青年人不能就业,他们没工作,于是1978年神州大地开始倡导发展个体经济,许多人可以开始名正言顺地做个体户了,可以领取营业执照了,虽然大多是摆摊一样巴掌大的地方。

  不过早期干的一批人,感觉做个体户没有面子,也很迷茫,他们开修理摊,理发店方面了许多的居民,但是开个自信车修车铺一个月能赚200块,都赶上国营上班一年,他们感觉不踏实……

  但是钱他们已经挣上瘾了。

  就像现在沪海的街头,练摊的一眼望过去,比东杨县城赶集的公社市场还热闹。

  这还离倡导个体经济有段时间呢。

  “高兴啊,看着大城市,再看看我们东杨县彭埠镇镇市场,以前的我是多么的坐井观天呀!

  看看这大街上的自行车,满地跑,还有马路上的汽车那么的多,我们那里自行车都是稀罕物,甭说小汽车了,只有县上才有几辆。

  看那位理发的老人,他都有自信车里,我们的工人都买不上自行车。

  朱厂长感觉到震撼。

  一家沪海百合商城皮鞋店铺里。

  “来,朱厂长,试试这双皮鞋。”

  “这个很贵的。”

  “同志,这个不贵,这双真皮皮鞋也就三块五毛钱。”

  “一双这么个鞋三块五,太贵了太贵了!”

  看到百货市场售货员鄙视他们一身乡下来的装扮。

  张高兴主意上心头道“我们批发这一百双,这三块五的价格确实贵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