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怀念我的公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忆公公与我家相处的日子(8)——2006年公公婆婆携带孙孙来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2006年暑假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那年暑假公婆决定亲自到我们家来玩。这是他们的三儿在异地工作14年后,他们第一次来三儿的新家,意义深远。此前他们错过了我们的结婚宴满月酒席,这么多年又从来没有一起来过我们家。公婆内心是又高兴,又有点担忧。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亲自来看儿子工作生活的地方,担忧的是这次到的我的主场,他们怕我对他们态度不好。他们的担忧源于他们的自卑。他们觉得我们家条件好些,我会不会对他们态度傲慢。

  记得我九十年代在师范学院和我先生耍朋友时,首先就要相互了解家庭情况。他知道我父亲是县医院医生,我妈是公立小学老师。我姐也是医院职工,立马觉得我们家高大上,全家都是吃财政饭的,比一般农村家庭好多了。我先生对自家家庭情况明显底气不足,他父亲倒是吃财政饭的,他母亲文盲务农,他们四弟兄里面只有大哥接班和他考出来了,二哥四弟都在务农。

  我后来第一次上公公家做客时,他也详细问了我们家人情况。完了的反应也与我先生的反应一样。他赞叹一句:你们全家都是有工作的,没负担。

  只有我从来没有感觉我们家与别人有多大区别,因我们也是世代农民。我爷爷奶奶终身都在农村务农。爷爷读过三个月的书,所有的文化程度仅限于背熟一本《三字经》,他到80多岁还能倒背如流。我小时在农村的每年六月六那天,就会看到爷爷把他那本已经泛黄又很薄的毛边纸《三字经》课本拿出来翻晒,他指着竖着印刷的繁体字课本,一行行背下来,再从右边翻到左边翻页继续背。他是指着课本上每个字的位置背的,实际一个字都不认识。这本书被他从几岁保存到80岁,后来我们都搬离农村,这本书不知所踪了。

  爷爷生于1912年,他四岁丧父,上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包小脚的母亲。因为家贫只读了三个月书,八岁就失学,去给地主扯草换一口饭吃。长大学过裁缝,终身务农,直到2002年以90高龄去世。

  我奶奶生于1922年,她的父亲是秀才,当过私塾先生,她却大字不识一个。奶奶的父亲当年办了几年私塾后,因为体弱多病招不到学生,家里生活陷入困境。她母亲也是把7岁的她送到外婆家寄人篱下,天天负责烧火混碗饭吃,把她五岁的二妹抱养给一户开铺子人家,把她最小的弟弟留在家里抚养,结果弟弟又病死。她父母要在50多岁时相继去世。(以前农村女人都包小脚,只能在家做家务带小孩,根本没法出门谋生。我奶奶是最后一批包小脚的,只包过半年,社会上就要求放开不包了。)

  我爷爷奶奶生了五个子女,最后只有两个长成人。因为心疼我父亲这个独苗,他们让我姑妈9岁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