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怀念我的公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公公感情用事,心地善良(7)——他与小舅子家庭的交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公公有个嫡亲小舅子,就是婆婆的小兄弟——我们称之为舅舅。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因为他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那时我还不认识我先生呢。婆婆这个兄弟身世颇惨,还没长成年就遭遇父母双双去世和大姐二姐相继出嫁,他孤儿一般胡乱长大后,倒还顺利找到老婆。但小两口在老家还是穷困得活不下去,他就想去新疆碰碰运气。新疆一去路途遥远需要路费,他身上摸不出一分钱。咋办?找公公想法借路费。公公的心地善良,面对舅舅求助,他借出一个月工资——30元。那钱数额现在看来不大,但在六十年代的农村完全算大数目。舅舅小两口顺利到达新疆,在那里住了下来,过两年还生了一个女儿,就是我先生的大表姐,生于1968年。为了纪念她是新疆出生的,她名字中间那个字是“新“字。舅舅一家人在那里呆了三四年后,终因收入不高而气候不适应,始终不习惯当地环境,又拖家带口跑回来。回来需要另起炉灶买锅碗瓢盆,想要去买呢又没票证,当时七十年代属于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证。又怎么呢?还是只有找公公想办法。也就是说公公借给他的30元全部阵亡,一分钱都没收回来。现在又要出钱出力帮他买锅碗瓢盆,幸好这次出的小钱,帮的大忙,自家人不好多计较。舅舅总共陆续生了三个女儿。二女1972年生,三女1976年生。家里吃饭的嘴多了,日子更加穷困潦倒。有时遇到青黄不接家里缺粮食,穷到极致的时候,舅舅就来混饭吃。类似幺幺到大姐家吃饭,舅舅也去他大姐(我婆婆)家吃饭。

  他通常不在饭点来,穷人也要面子,何况是大男人。等公公一家人都吃过晚饭,婆婆在灶房洗碗时,舅舅走上十里八里夜路,不走正门,悄悄从灶房后门绕进去。她姐姐很默契端出当晚剩的饭菜,他也是有啥吃啥不计较,默默吃完,又原路出门走夜路回去。

  我公公知道这一切,但是不点破。彼此维护各人的尊严。

  舅舅舅妈平时为人也很热情。我先生回忆,他小时最喜欢去舅舅家耍。因为舅舅为了招待亲戚小朋友。早就在收玉米之前,精心选好十几棵甜玉米杆儿藏在角落里。他们一去,就找出那堆甜玉米杆儿当作甘蔗招待他们吃。小孩子喜欢甜食,这种冒牌甘蔗盛宴也让他们吃得欢天喜地,印象深刻。他印象里除了到舅舅家吃甜玉米杆儿之外,就只有过年舅妈端瓜子花生给他们吃的印象了。

  舅舅家如此穷困,却还要祸不单行,舅舅四十多岁时就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他去世前大女二女都已失学帮着做农活,只有三女还在上初中,成绩很好,是他们家不可多得的读书苗子。然而舅舅刚一去世,三妹立刻失学,舅妈一个人在农村,根本没有钱供她住校读书。后来舅舅三个女儿相继成家生娃,出门打工,日子慢慢好转。还是三妹一家最有出息,她们两口子打的机械厂技术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