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王氏嫡女[红楼]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孩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贾元春故意做出一副为难样子,把王宜和带到堂屋,悄声道:“娘,大哥一醒就猜到了这里的事儿,他……”

王宜和跌足叹道:“我就说这屋里不能放红!偏来客我还得陪着走不开!他说什么了没有?”

贾元春道:“大哥问了是什么事儿,就不说话了。”

王宜和叹了几声,匆匆往屋内进去,坐在贾珠床前唤:“珠儿,珠儿?”

贾珠缓缓睁眼,看向王宜和,一言不发。

看了贾珠的眼神表情,王宜和心下发惊,她欲要解释,儿媳妇女儿侄女都在,又不好和儿子服软。

贾元春做知机状,忙道:“娘和大哥说着,我领嫂子去那边屋里看看,鸾妹妹也去?”

王熙鸾接话:“我也过去。”

三人分先后出了卧房,贾元春又悄声嘱咐这里的人半句不许透露才刚的事,否则纵太太要奖赏她们,她也有本事让她们后悔。

未来北静世子妃的话谁敢不听?再者这里服侍的人见了秦可卿模样儿,也多有可怜她的,并挑拨了太太和大爷姑娘不好,对她们什么好处?自然连连答应绝不和太太透露一个字。

卧房内服侍的人也被王宜和打发走,屋内只剩了她和贾珠母子两个。

不待王宜和开口,贾珠先发问了。

“娘,我千求万求你退了和李家的婚事,就是不想连累人家姑娘为我守一辈子。”贾珠直直看着王宜和,“我本以为娘答应了,是懂我的意思,怎么娘不声不响,也不告诉我,给我娶了这么小一个姑娘回来?她才多大?娘怎么忍心?”

王宜和本还觉得心虚,但听得贾珠最后一句,她禁不住落泪反问:“我怎么忍心?是,我怎么忍心自己养了十八年的儿子独身一个孤零零走了,身后连个上香陪着的人都没有?你叫我怎么忍心?”

“你说不必为了你得罪李家,那和李家退了就退了。如今这秦氏只是八品工部司务抱养来的,秦家巴不得把女儿嫁过来,咱家也不得罪了谁,有什么不好?”王宜和说着竟掉下泪,“还是你要和我说,你不忍心秦氏给你守着,就忍心让娘看着你一个孤零零的走?忍心让娘看着明明有法子救你试试却不试?”

果然是这样。

贾珠心内叹了一声,说:“娘,您别哭,我想问您几句话。”

王宜和忙擦了泪,道:“你说。”

“娘让秦氏给我冲喜,是有想看能否借喜事把我冲好的意思,是不是?”

“是有……珠儿,你若不忍心秦氏守着,就好好儿的养好了罢。”

“那若我真好了,好到和从前一样,娘不会嫌秦氏出身低吗?”问出这句话后,贾珠就仔细观察王宜和的表情。

王宜和嘴唇动了动,似是想要说话,但又把话咽了回去。

她垂眸思索。

“今日我和秦氏已行了大礼,她算是我明媒正娶的嫡妻,还是在我病中为我冲喜才嫁来的,若无大错,往后咱家不能休弃她,让我另娶新妻,否则咱家便是忘恩负义贪图富贵的无耻人家。”从醒来到现在有将近半个时辰了,贾珠还滴水未进,他忍着喉咙里的不适,把事对王宜和分说清楚。

“娘后悔了?”看王宜和表情变幻,贾珠心下发沉。

“这……这……”王宜和说不出来,起身把水杯拿到手里,要给贾珠喂水,“你如今病得这个样儿,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罢。”

贾珠就着王宜和的手喝下一整杯水。

王宜和把杯子放回几上,打开食盒,亲从里边端出粥汤小菜。

她发髻上的几缕白发刺痛了贾珠的眼睛。

说到底,娘还是为了他……

娘,妹妹,秦氏,这都是他的责任。

特别是秦氏。

如果他死了,秦氏就彻底成了无根浮萍,无依无靠了。

贾珠咽下一口粥,道:“娘,既然儿子今日和秦氏成了大礼……想必这就是儿子和她的缘法。”

王宜和沉默搅动着碗里的粥,拿起筷子挟了一片小菜放在粥上。

“她人都来了,一会儿让儿子和她单独说几句罢。我这个病,总要让她心里有数。”贾珠求道。

“见,都成亲了,是夫妻了,见就见,想说什么你就说。”王宜和又喂给贾珠一勺粥。

贾珠不再说什么,沉默吃饭吃药,收拾一回,人已觉得甚是疲倦。

而王宜和见贾珠今日比平日多吃了好几口粥,药也喝得利落,心下又是高兴因秦氏让儿子有了精神,又不免发愁秦氏这出身真是太低了。

出身低还好说,偏还是抱养来的,来历不明……

王宜和把秦可卿领到贾珠床前,嘱咐她:“看着些你大爷的精神,别叫他太劳累了。”

秦可卿垂首答应。

王宜和略作犹豫,领着人出去,关上卧房门。

“你坐。”贾珠努力对秦可卿扬起唇角。

“大爷……”秦可卿小心坐下。

贾珠拽住她的手,秦可卿立时觉得脸上发热。

“太太说什么你就答应,我和太太说的话半真半假,太太再说给你,你该信的信,拿不准的得空问我,别都信了。”贾珠看着她认真道,“你年纪虽然还小,但我病着,少不得要你苦一段日子,等我好了,都补给你。”

“我会好的,你别怕。”贾珠对秦可卿许下承诺。

略看了贾珠一会儿,秦可卿抿嘴笑着应下。

她的爷病容憔悴,瘦到手上几乎都没了肉,可却让她感到安心。

秦可卿用目光细细描摹贾珠的眉眼。

贾珠已经累极。

但他在昏昏沉沉睡下前,没忘了叮嘱秦可卿:“我和你说的话别告诉太太……”

秦可卿把贾珠的手放回锦被中,给他掖好被子,放下床帐。

荣国府东院来客早早就散了。

温瑛下了席,领着王熙鸾辞别王宜和,还要到荣庆堂去辞一回贾母。

贾瑚等男子晚上请安惯常是只在院中行礼后,便各自回房用饭。

但今日贾瑚却入了贾母正房,留下来吃了晚饭不算,还坐在那里等着。

贾母对张问雁笑说:“你看他,平日来了行礼就走,门儿都不进,今儿鸾丫头一来,坐得比谁都稳当。”

张问雁也笑:“他也怪可怜的,翻年就十八的人了,媳妇儿还那么小不说,偏一年到头见不着几面。好容易有这么个机会能见媳妇儿一面,老太太就别笑话他了。”

贾母笑道:“你是他娘,就知道你疼他,替他说话!”

说笑几句,逗贾迎春贾宝玉贾琮——贾琮快满一周岁了,已会叫人,性子模样都好,张问雁便常带着翡翠母子两个来荣庆堂这边凑趣儿,好让贾琮在贾母跟前儿混个眼熟——一回,听人报东院客已散,贾母道:“老二媳妇这回可能安心了。”

张问雁看贾母神色略有不虞,笑道:“说来珠儿瑚儿不愧是一家子兄弟。我本以为瑚儿鸾儿两个差得就算大,谁知珠儿和珠儿媳妇也差六岁。阿弥陀佛,保佑琏儿往后能说个年岁差不多大的,不然我这盼儿媳妇就盼不过来了。”

贾母笑道:“你别说这话!这可都是越说越应验的!”她又道:“琏儿也十三了,是该打算起来了。”

张问雁道:“离出孝还有一年多,我想着等后年正月出了孝,先打发琏儿回南,好歹考个增生回来,好让人家看看出息。”

贾母也道:“这才是正理。”她问贾瑚:“瑚儿,你觉得过一二年琏儿有几分可能得中?”

贾瑚就在旁听着,间或喝口茶,神情无半分波澜。等贾母问他,他才开口:“琏儿这二年格外上进,若照这样,出孝后他十有八·九能中。”

一时人报定安伯夫人和鸾姑娘来了,贾母端坐不动,张问雁和贾瑚等都出门相迎。

“哎哟,你可来了,你再不来,瑚儿怕都要往东边找你们去了。”张问雁见了温瑛就打趣儿。

温瑛打量两眼贾瑚,笑问他:“等急了?”

贾瑚忙道:“小婿不敢,岳母大人自然要全了礼才来。”

张问雁道:“去,还不去护着你媳妇?”

贾瑚看张问雁一眼,和王熙鸾互行了礼,立在王熙鸾旁边。

温瑛似笑非笑:“好个张姐姐,这还当着我的面儿呢……”

张问雁挽住温瑛的手,说说笑笑进了里头。贾母站起来笑请温瑛坐,诸人团团归座,贾迎春等也来见礼。

因才刚正说到孩子们的婚事,贾母看自重进屋内后,贾瑚眼神就没离了王熙鸾,再看王熙鸾身量已只差一二寸就和她娘一样,模样儿也越发生得好了,心下便不由想到贾瑚王熙鸾年岁差得确实有些大,真等到王熙鸾十五六两人才成婚,那时贾瑚都二十一二了,实是有些大,心下便起了想让贾瑚王熙鸾早二年就成婚的念头。

但婚事的话不好当着孩子们说,贾母便对温瑛笑说:“求定安伯夫人今日可怜可怜我们瑚儿,许两个孩子说几句话。这屋里这么些人,瑚儿一贯是知礼的,我拿荣国府名声担保,他必不会唐突了鸾丫头。”

温瑛看时辰还早,再看贾母说得恳切,便笑道:“老太太都这么说了,我不应下,也太不近人情了。”她对贾瑚沉了声儿道:“今儿全是看在老太太和你娘面子上,你可仔细些!”

贾瑚忙着谢过贾母温瑛等,来至王熙鸾身边请她。

王熙鸾半是假装半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