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穿成亡国太子妃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亡国第六十九天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可能是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加上确实没哪个达官贵妇会成天跟一帮工匠打交道修筑城防工事,秦筝所做的一切在陆锦欣眼里都蒙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

把人家姑娘吓成这样,秦筝都有点过意不去了。

她让人把信往郢州送了去,想着陆锦欣初来青州,自己要赶工程进度,又没时间招呼小姑娘,还是给她找个玩伴好。

正好林昭兴致勃勃来找她,“阿筝姐姐,我的娘子军有五百多人了!”

青州战事一起,秦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城防上了,还不知两堰山那边如何了,听林昭说了组建娘子军的事,自是为她高兴:“以后人会越来越多的。”

想起让林尧日夜忧愁的军饷和军服这些,秦筝不由得多问了句:“你们的军饷和军服是怎么发放的?”

林昭面上的欢喜收了几分,眼神却坚定如初:“没有军饷,也没有军服。都是些在两堰山附近的的农妇和涌进青州城的流民,男的能进军营,那些一路流亡到这里的女人们,无家可归又没有田地耕种,我收留了她们,让她们加入了娘子军,现在每日的口粮只有稀粥,她们除了耕种,也跟着我习武。”

涌入青州城的流民是宋鹤卿安置的,秦筝先前太忙,想着宋鹤卿为官多年,处理这些事总比她有思路得多,便没过问,眼下听林昭说起此事,便道:“回头我问问宋大人流民登记落户的事。”

林昭那里能收容的只是少部分人,要想让所有流民都安定下来,还得官府出面。

从军的男丁,不打仗都要领军饷,那些女人安置下来后,不管是种地还是养桑蚕,亦或是做绣活儿,不需要官府发放一分钱,她们就能自给自足,秦筝自然还是想把所有流民都安顿好。

后世的经济学里时常提到“人口带动经济发展”,一个州府人口昌盛起来了,总没坏处。

不过前期肯定得官府发放粮食,才能让流民们度过这个难关。

秦筝对林昭道:“回头你拿我的令牌去两堰山领几袋官粮回去,收留的人多了,哪怕是一人一碗粥,寨子里也难供给。”

林昭蜜色的脸上浮起几丝羞愧来。

秦筝知道她一向要强,这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我同宋大人商议后,官府这边肯定也要开棚施粥的。”

青州粮仓里的粮食还够,今年的田地又已经耕种起来了,甚至还开垦了不少荒地,等秋收,粮仓又能满起来。

林昭这才没了心理负担,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谢谢阿筝姐姐!阿筝姐姐有空可以跟我回去看看娘子军!”

秦筝浅浅叹了口气:“短时间内是去不成了,朝廷五万大军已经在南下的路上,得把青州城城墙再建结实些。”

林昭自告奋勇当壮丁:“我今日特地来看你的,跟你一起去城门那边吧!”

城防修筑主要是工程太大了,进度才慢,秦筝在那边也主要是给工匠们一些技术指导,为了赶在朝廷大军抵达青州前完工,现在不仅城内百姓烧砖砌石,军营里的人也被秦筝要过来帮忙了。

她每日都过去督察,一是为了盯着工程,以防底下的人为了早日完工偷工减料,二是为了给修筑城防的将士和百姓打气,她一个太子妃都天天跟他们一起在工地上吃灰,他们干劲儿自然足。

林昭跟过去的话,也帮不上什么大忙,秦筝想把更重要的事交给她:“殿下的表妹来青州了,不过胆子有些小,我这边忙起来顾不上她,你对青州熟,带着她四处转转吧。”

林昭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包在我身上。”

秦筝对林昭自是信得过的,自己继续去城墙那边监工,又让人把宋鹤卿也叫过去,准备问她安置流民的事。

林昭去别院找陆锦欣,她报了秦筝的名号,又有令牌在手,别院的人自是不敢拦。

陆锦欣本想待在别院哪儿都不去的,可听说是秦筝派来的人,还是磨磨蹭蹭换了一套外出的衣裙,带着七八个婢子仆妇、十几个扈从浩浩荡荡跟着林昭出门了。

因为昨天哭得太厉害,陆锦欣今天一双眼都是肿的,铺了好几层脂粉都盖不下去。

奢华的马车一开道,前后仆从加起来二十余人,走在大街上实在是引人注目,她们所过之处,行人都自动分站两侧,哪还有往日的热闹可言。

林昭骑马走在马车旁,只觉无聊透顶,这些大户人家的姑娘出门,哪里还能看到街上的乐子。

但这些仆从的架势,显然也是为了陆锦欣的安全考虑,林昭也不能多说什么。

她跟着她们一起走了两条街,与其说是在逛街,不如说是在被人当猴儿看。

林昭心里憋屈得慌,觉着她们这么大阵仗,在青州城内肯定是找不到什么好玩的地方,提议道:“陆姑娘想去打猎吗?”

没等陆锦欣说话,跟她一起坐在马车里的奶嬷就帮她回绝了:“我家小姐今日穿的这一身,不适合骑射。”

林昭是好心,但那穿金戴银的老嬷嬷说的这番话绵里藏针,她还是听出来了。

林昭想起秦筝说过这位陆家表妹胆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