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魏读书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八章:安国神器,衣锦还乡,出发京城【第二卷结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陛下,许清宵所言极是,臣看得出来,许清宵也愿意到此为止,不知陛下如何抉择?”

  也就在此时,周立宁抓住机会开口。

  虽然许清宵这封信话里有话,但眼下对他们最有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然的话,继续扯下去,只会越来越麻烦。

  要是对立面是武官,他们绝对愿意扯下去,可对立面的人,不过是一个许清宵。

  是一个人,一个根本对朝堂没有任何作用的人,即便是许清宵被赐死,他们也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若是被许清宵抓住不放。

  他们就是血亏,尤其是这帮武官,更是在隔岸观火,儒官一脉也没有这么蠢,赶紧把这件事情解决再说。

  “好了。”

  女帝开口,闹到这个程度,她的确要做一个了结,不可能一直拖着。

  “传朕旨意,许清宵怒斥大儒,实为无辜百姓,一时之怒,罚许清宵入京之后,书信严儒致歉,而严磊执法不公,罚俸半年。”

  “南豫府百姓之乱,实为误会,并无民变之事,但依罚南豫府税加三成一年,以儆效尤,南豫府府君李广新,监管不当,念其功劳,功过相抵,再罚俸一年。”

  “至于许清宵自我罪过,愿去穷苦之地育人教学弥补,朕允,只是如今大魏百废待兴,需大量人才,故暂时免除,十日内尽快入京,为国效力。”

  “而儒官王景,未查事由,污他人清白,引来闹剧,为罪其首,免除官职,终身不可录。”

  “退朝。”

  大魏女帝开口,将整件事情盖棺定论。

  儒官一脉,皆然有些沉默,尤其是王景,更是面如死灰。

  他知晓自己成为了替罪羊,虽然大魏文宫不会放弃他,后半辈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离开了朝堂,几乎丧失一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不敢多言,起身退朝,陛下已经开了口,那么就只能严格去执行。

  武官们满是笑容,走起路来带风。

  儒官们沉默不语,心情有些复杂。

  至于文官们就认真牢记,免得以后自己遇到这种事情。

  说来说去就是一点,没事别出头,你看看王景,现在好了吧?才不过四十岁,按理说未来当个五品官是没问题的。

  现在什么都没了,这就是朝廷啊。

  说错一句话,站错一次队,你就可以回家了。

  别觉得自己身后有人,除非你背后是皇帝,而且皇帝无条件相信你,否则的话,不管你背后是谁,做错一件事情,就可以回家。

  这还算好的,只是罢官,碰到那种发配边疆那才惨。

  百官离开。

  直到出宫后,武官之中有人不禁开口道。

  “这许清宵,看来当真是我兵家之人啊,啧啧,这封信没点锐气写不出来!”

  “是啊,是啊,我兵家有此人,未来要大兴了。”

  众武官开口大笑道,之前他们只是觉得许清宵可能主兵伐,但这也是可能。

  可如今许清宵这一封信,把儒官怼的里外不是人,让他们确信,许清宵就是主兵伐的。

  “恩,许清宵可以好好培养培养,说不定北伐之事可以提前了。”

  “是啊,这些年来的官,都是一些窝囊废,一个个主张着休养民生,这个许清宵,一看就是能打仗的。”

  他们笑呵呵地说着,故意说给儒官们听。

  “也不一定,许清宵是读书人,或许根本不愿兴兵。”

  有儒官忍不住开口,阴阳怪气了一句。

  只是这句话说出,他们自己都不信,天机台早就说过,许清宵命带兵伐,

  基本上可以断定,许清宵应该是要入兵部。

  “不愿兴兵也无妨,最起码与尔等腐儒不一般就行。”

  “走,今日老夫开心,来老夫家喝喝酒,庆祝庆祝。”

  有国公开口,平日里都是被这群儒官怼,今天好不容易看儒官吃瘪,还不开心?

  他们笑呵呵地离开,留下一群儒官愤怒不已。

  “莫要多说了,回去再商谈,许清宵入京,北伐之事只怕愈演愈烈。”

  儒官当中有人开口,语气莫名感慨。

  因为众人都知晓,许清宵应该是主张兵伐之人。

  就如此,圣旨传遍大魏。

  南豫府百姓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虽说赋税增了三成,但至少他们也明白,百姓聚众之事,历朝历代都是大事,碰到狠一点的皇帝。

  全部斩首都不足为过,好在的是他们没有闹事,只是无言支持。

  所以朝廷的惩罚,不算太严。

  李府之中。

  当许清宵看到圣旨之后,整个人陷入了沉默。

  圣旨内容,一字不差。

  但许清宵从中看到了许多信息。

  罚自己书信致歉严磊,这是一种偏袒,毕竟写封信罢了,大家明面上不能跟生死大仇一般,许清宵完全理解,而且也十分赞同。

  罚严磊半年俸禄,这一点其实是一个警告,对儒官集团的警告。

  而罢免王景,更是一个态度,说明陛下对现在的儒官势力有些不满了,否则的话,不需要走到这个程度,王景不算什么大官,但王景是儒官势力一员。

  把他罢免了,无非是在告诉儒官势力,这天下还是皇帝的。

  至于免除自己去贫苦之地育人,许清宵看到了皇帝的权衡之术,因为这个免除,是暂时免除。

  暂时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自己要是做的好,为国家效力,那么自己就可以老老实实当官,若是自己不好好为国家效力,有什么私心,那就可以去老老实实回乡下教人去了。

  “皇帝还是皇帝啊,能当皇帝的,果然没有一个昏庸。”

  许清宵心中有些感慨,他瞬间读懂圣旨隐藏的内容。

  尤其是帝王手段啊,任何一件事情都留有余地。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女人,成为大魏女帝,开创先河,要是没有点手段,反而许清宵觉得有问题了。

  “好在我许某一心为大魏。”

  许清宵喃喃自语,无论皇帝是谁,也无论皇帝是什么性格。

  杀忠臣也好,杀奸臣也好。

  但绝对不会杀能臣。

  毕竟自己主搞的是经济发展,又不是行兵打仗。

  皇帝讨厌的忠臣是什么忠臣?是一直挑刺的人,挑刺还不给任何解决方案,这种忠臣该杀。

  至于奸臣,就是养肥了杀的,毕竟但凡有点脑子的皇帝,岂能分辨不出忠奸?

  昏君另算。

  知道你是奸臣为什么还不整治你?还让你大肆敛财?道理很简单,养肥了再杀,或者留给下一代,当新手大礼包用。

  如果养的极肥,那就当升级大礼包用,隔一段时间弄点钱来,隔一段时间弄点钱来,舒服的很。

  就怕有些皇帝,错把升级大礼包当成新手大礼包,一刀宰。

  但许清宵不慌。

  他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能臣。

  能为大魏做事的能臣,绝对不哔哔皇帝一句,也绝对不讨好皇帝一句,做自己的事情,这种臣子还要杀,那就算是遇到了鬼。

  当然,这些只是许清宵打趣之言。

  十天内入京,许清宵还是要想清楚自己该走什么路。

  直接入朝吗?

  许清宵不太愿意,朝堂势力错乱复杂,自己完全就是三无情况,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别人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或许还有后面势力兜着。

  自己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那就可以等死。

  得想清楚,最好是把自己下放,或者是边缘化一点,让自己先安安心心混点资历,不然有些吃不消。

  摇了摇头,许清宵没有继续多想了。

  而是开始思考另外一件事情了。

  农业生产。

  他这次入京,肯定是要面见皇帝。

  见到皇帝之后,皇帝会问自己什么?肯定不是问自己吃了没吃啊。

  哪里有皇帝这么脑瘫?

  显然会直接开门见山,询问自己关于安国策的事情,总不可能见到皇帝,然后拐弯抹角说一些有的没的,再让自己回去吧?

  这不是吃饱没事干?

  既然是安国策的事情,那自己就必须要做好应对。

  安国策的内容是搞‘大魏钱庄’,但‘大魏钱庄’这种东西,看起来很牛逼,实际上也挺牛逼的。

  不过有一个致命问题。

  假设百姓没钱怎么办?你钱庄虽然好,但我没钱啊。

  没钱怎么存进去?正常的货币流通要不要?总不可能给自己家留一两银子,多余的全存进去吧?

  为的是什么?那一点点的利息?

  钱庄生利,肯定不能给太多,而不能给太多的情况下,对百姓而言,只能拿余钱去存。

  以当下百姓的生活条件,压根就没多少余钱啊。

  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农业生产力。

  有句老话说的很对,民以食为天。

  粮食永远是第一位。

  大部分的经济贸易源自什么?还不是源自国家生产稳定,百姓们能吃饱饭,只要解决了饭钱,那就想着玩乐。

  不然饭都吃不饱,还去消费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村镇县里面,不会有什么酒楼花楼一个道理,老百姓都吃不饱饭,还怎么去勾栏听曲?

  而府郡当中,为什么这种行业多?因为大家最起码解决了基本的要求。

  吃饱了,就想着一些别的事情。

  所以,如果当今皇上是明君的,会在一瞬间知道安国策的问题所在。

  这也是许清宵留个心眼,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计划全部写进去,要全写进去了,那要自己做什么?

  监督?管理?

  抱歉,这种人大魏简直不要太多,随便找几个王爷的儿子监督一下,或者找几个儒生去监督一下,完全足够了。

  自己一下子就显得好像没什么用。

  除非自己又拿出新的东西吸引皇帝注意。

  自己有吗?

  肯定有啊。

  但为什么要直接拿出来?

  得慢慢拿出来啊,现在拿出来做什么?嫌东西多?

  自己好说歹说是武者,活个两百岁不过分吧?

  按照大魏王朝的情况,和女帝的性格,总有一天会把自己掏空,那要是没了,在女帝眼中是什么?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利益价值的臣子。

  要是女帝念旧,让自己回去养老,还算是挺舒服的。

  可万一自己做错点事呢?又看自己没用,女帝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弃子呗。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办法很简单。

  不去当官。

  大不了自己以后低调点,见到朱圣一脉就低着点头,客客气气喊一声诸位兄台好。

  大不了让程立东一直找自己麻烦,忍无可忍,举报一下,鱼死网破。

  大不了让白衣门找自己,哦,不对,白衣门找自己,肯定是让自己加入其中,然后让自己当卧底,还是得去当官。

  所以现在的局面,自己不能不当官。

  甚至必须要去当官,而且要做强最大,再创辉煌。

  如此一来,才能保住自己。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异术,如同悬在头顶上的刀,自己去当官了,知识更全面,针对异术就更简单了。

  至于怕不怕,许清宵目前是不怕有人举报自己修行异术。

  当初自己八品的时候,大儒看不穿自己,如今自己七品明意,至少天地大儒也看不穿自己。

  至于天地大儒之上,许清宵不清楚,但也不管这么多了。

  所以自己必须要去当官。

  自己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唯一的人脉就只能是皇帝。

  朝堂,无非就是皇帝的游戏。

  安国策让皇帝看到希望,那么生产力就能让皇帝看到更多希望。

  而这个生产力,许清宵有三个办法解决。

  第一,种子水稻,简单点来说,找到土豆红薯这种东西,大面积种植,目前没找,仔细找找应该有。

  第二,优化工具,类似于水车啊,犁地工具升级一下,尤其是水车,搭配一下渠道灌溉,各地各县就不会因为水源大打出手,保证每一块土地都能得到水源支持。

  第三,类似于化肥这种东西,不过这东西许清宵没有任何研究,说完全不懂也不是,懂一点皮毛,想要解决还是得多看看书,好好研究研究,总能出结果的。

  以上三点,足可以让大魏女帝对自己刮目相看了。

  而且最容易实现的就是水车,这玩意可谓是安国神器。

  就拿平安县举例子,五千亩田,只有两条水源,勉勉强强可以管好自己,但隔壁县就不行,所以年年为水源的事情大打出手。

  最后还举行各种比赛,谁赢了谁获得水源资格,如此一来,肯定是偶尔丰收偶尔不丰收。

  有了水车,再加上这是有修士的世界,完全可以搭建更好更完善的渠道灌溉系统,到时候五百里外的水运过来,十个县都能利用到水源。

  想不丰收都不可能。

  如果自己再找到土豆红薯,甚至搞出杂交水稻出来,那简直是功德无量。

  要是再能弄到化肥,提高生产量,甚至搞出三季稻这种东西来。

  不出五年,大魏王朝就又要进入全面富饶的阶段,而那个时候自己推广出大魏钱庄,促进经济发展,打开天下贸易。

  开海禁,玩一手扩疆殖民,天下人替大魏打工。

  请问一下,自己在皇帝眼中是什么?

  是能臣吗?

  格局小了。

  是亲爹。

  是老天爷派来让她享福的亲爹。

  这个时候,许清宵可以保证,就算有人举报,自己修炼异术,那又如何?

  皇帝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举报人干掉,满朝文武哪怕是儒道一脉,也得捏着鼻子证明,自己没有修炼异术。

  安国策,生产力,开海禁,殖民计划。

  光是这些东西,就能让大魏强大十倍,甚至百倍不止。

  那个时候,北方蛮夷?

  我他娘的肉蛋牛奶全给大魏子民吃上,下一代人人如龙,一个打十个蛮夷。

  朝东边横推,打上圣山。

  朝南边横推,推平十万大山。

  往西边横推,把西域一块通通干翻。

  往北边横推,打到蛮夷老家建个都护府。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没事干,就看看有没有仙界,有的话就打上仙界。

  想到这里,许清宵露出了笑容啊。

  不过打上仙界有些夸张,但横推天下是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这些事情就交给武官们去做。

  自己是读书人,君子动口不动手,要保持良好的形象。

  当下,许清宵开始制定计划,以及画图,将水车这个概念搞出来。

  他没有多少时间,三天后就打算离开南豫府,回去一趟,向老师报喜,也算是衣锦还乡。

  所以直接开始做事,不浪费一分一秒。

  也就在此时,李鑫来了。

  “许兄,好事,大好事,京都不少国公郡王都给你发来了贺帖,送来了几十车礼物。”

  “你所做之事,赢得这些武官好感,他日入了京,至少有些底气啊。”

  李鑫十分兴奋,将贺帖交给许清宵,兴奋无比道。

  “恩。”看到这些贺帖,许清宵反而十分平静,而后开口道:“李兄,帮我个忙,将那些礼物全部变卖掉,留一小部分,我另有用处。”

  许清宵开口。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许清宵自然全部照单全收,可收下并不是为了个人享用,而是用来做其他事情。

  比如说这个水车工程。

  搞水车肯定要花钱,而且花的绝对不少。

  刚好这些银子可以拿来搞水车。

  “行,我现在让人去做。”

  李鑫点了点头。

  而许清宵也没有多说什么,开始认真做自己的事情。

  转眼之间,过了三天。

  这一日。

  南豫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