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血豹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36变144 被忽略的英雄学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第二天早,三江源的蓝天洁净的让人以为置身地球之外,陈可芹、陈子豪、田书新一行人在桥头下方见到了一处写有“通天河守桥民兵班希望小学”字样的房屋。就说问问看去尧茂书纪念碑怎么走,近前才发现学校已经废弃,众人都觉得这里一定有故事,遂拍照留念。最终在简易房子的一面墙上发现了注释:1963年通天河大桥建成,正值玉树地区的动荡年代,大桥由部队把守,1977年移交给称多县歇武镇的10名藏族组成的民兵班。这个被誉为“长江源头第一哨”的民兵班后来作为西北五省唯一的民兵代表出席了1987年的全军英模表彰大会,还在1989年受到了国防部的通报表彰。现在大桥下面有一片高原上并不多见的林木,就是由这个民兵班在30年前种下的。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民兵班迁入新的值勤宿舍,于是守桥民兵们提出用这座旧房子为当地建一所小学并得到了玉树军分区的支持。1995年学校就在这几间平房内建起来了。

学校的老师都是称多县教育局正式下派的教师,一个汉族7个藏族。除了藏族的老校长和教藏语的民兵班班长,其他的六个老师竟然都是外地同一届的大学同学,自愿来到了这所大桥边上的民兵希望小学。学生全是藏族,都来自附近村庄。学校建立了七年,学校的条件之差还是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虽然几步外就是通往玉树的国道,但除了老师宿舍里一盏微弱的灯泡,三间所谓的教室中连灯都没有。没有电视,更别说电脑、报纸。整个学校公款最多的时候竟然只有六十元。老师们每天需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捡牛粪。藏族牧民们的孩子上学都是不用交学费的。甚至每天中午放学后,家远的孩子们都会和老师们一起吃午饭。年青的女老师们烧菜做饭,都是没有补助的。

众人感慨了一番,恰巧碰见了过路的当地人问了路。

(图中右角房子为学校遗址,中间为三江源纪念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