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陶砚瓦沈婉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领导小组(20)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从王良利屋里出来,斜对面就是分管自己的张双秀的办公室。刚才王良利找他说话时,他分明注意到张双秀警惕的目光了。陶砚瓦想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敲门。

张双秀也是河北深州人,而且也是军转干部。他原任某部委办公厅主任,而且还是个党组成员,但他没在原单位任行政副职,而是到陶砚瓦单位任了副职,并分管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也就是陶砚瓦的顶头上司。

多年来,家乡领导每年必来京两次,一次是中秋、国庆节之前,蜜桃熟了,拉桃进京;一次是春节之前,韭黄就要上市了,拉韭黄进京。名目有时叫“深州市北京同乡联谊会”,有时叫“深州市北京招商联谊会”。也许还有别的名称,陶砚瓦也记不得了。总之是见见面,说说话,喝喝酒。不仅京深两地,每年至少两个机会增进感情,即使都在北京工作,也都是靠这个形式增进乡谊。

陶砚瓦从30多岁开始出席,至少20年没有间断,还多次被推举上台发言,在家乡电视台露露脸。因此,在京工作的深州人,有在中南海极重要位置工作的,有贵为部长、将军、大国企老总的,也有颇有些资产在商界有了点小地位的,几乎都与陶砚瓦相识。但也有极个别人士,出于种种原因,坚决不参与这类活动,比如张双秀。

陶砚瓦此前只知其名,从未与之有过任何交往。现在感谢中组部,把张双秀派过来,成了他的上司。

没想到,张双秀一到,就与陶砚瓦发生了不愉快。

起因是离休老干部郭凤章的去世。

郭凤章1948年入党,当时他未满18岁,还在北平私立汇文中学读书。其父是京城名票,也是收藏鉴赏家。他参加地下工作后,发传单,闹学潮,迎接解放军进城。之后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办工作,正局级离休,享受副部级医疗住房待遇。他晚年喜欢写古体诗词,带着一帮人搞了个刊物,曾几次找陶砚瓦借用机关多功能厅搞活动。老伴儿去世后,又梅开二度,找了新欢,生活很平稳,他也不抽烟喝酒,不知怎么就检查出肺癌晚期,才几个月就走了。

陶砚瓦按照惯例报了一个《关于郭凤章同志逝世后事安排的请示》。说是惯例,不仅仅是说先上报告,经领导批示同意,再具体实施这个程序,而更主要是说后事处理的细节,都是严格遵循了以前同等级别人士后事处理的程序,以及该由机关负责的各种事务的具体事项、掌握的标准等等。比如逝者是司局级还是处级?是正部级还是副部级?是离休还是退休?是老八路还是老红军?必须严格区分不同情况,谨遵规定和以前惯例来具体操作,有的安排在500人的第一告别室,有的就安排三五十人的小厅。这些东西有的是有文字规定的,有的是约定成俗的。有时是家属提出要求来改变,比如本来安排在大厅,家属说没几个人来,不用在大厅,就改小厅;或者本来安排在小厅,家属说改大厅,费用自己负担,也便尊重家属意见。但如果家属因些鸡毛蒜皮对单位安排不满,找单位领导麻烦,那后果将苦不堪言。陶砚瓦处理此类事务多年,早对此了然于胸,从未发生不快。象这类事情,诸位领导基本不用操心,都是划个圈,转回来按程序走就行了。

没想到,这次他出师不利,挨了当头一棒:张双秀竟然打破常规,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的批示是:“遗体告别不必安排在第一告别室”。

这下子给陶砚瓦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因为陶砚瓦知道,把郭凤章安排在第一告别厅,有着充分依据。而且服务处报这个件时,就已经按要求提前预定好第一告别室并通知家属了,现在临时调整,后果会很严重。不仅八宝山有意见,服务处具体办事的、逝者家属、老干部支部甚至同等情况在世的离休人员,都可能有意见并向陶砚瓦发难。他想来想去,还是拿着这个件去找刘世光。

刘世光一见张双秀的批示就笑了。说:这是来“下马威”啊。你赶紧让他们联系小厅吧。

陶砚瓦说:离休人员以前从未在小厅安排过。因为小厅就是“梅”“兰”“竹”“菊”那几个,顶多能装三五十人,花圈也摆不下几个。关键是家属会以为我们降低规格,也是对逝者不公。

刘世光说:以我对张双秀的观察,你我要为这事找他,他会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越过他去找别的领导,他要知道了会恼羞成怒。但如果按他的意见办,将来出了问题不知他敢不敢承担?即使他敢于承担,心里也必定会不痛快。

这时,服务处负责丧葬事宜的副处长赵连通推门进来了,他本来是来找陶砚瓦的,一看人不在屋里,就到刘世光这儿来了。他是个老司机,前些年转了干,做过多年车队调度,刚提了服务处的副处长。进门就问:怎么着?家属等着呢!

刚才报告是他拿给陶砚瓦看的,他指着张双秀的批示说:这他妈怎么办?这不他妈傻×吗!

陶砚瓦看了看刘世光,说:改小厅吧!

赵连通说:改?可以,不过你们两个领导可听好了,出问题我概不负责!

说完怒气冲冲调头要走。陶砚瓦说:等等!

陶砚瓦说:张双秀是我深州老乡,还是由我出面说说试试吧。你们两个听着,看他什么态度。

于是,陶砚瓦就用刘世光电话拨打内线,而且放了扬声。

“首长好!我是砚瓦。”陶砚瓦故意用部队的习惯称“首长”,想拉近一点距离。

“啊砚瓦啊!什么事?”

“您的重要批示我们都学习了,就是怎么贯彻落实,还有点儿顾虑。”

“哪一件啊?”

“就是八宝山告别室,他们已经提前定了,临时再换可能来不及。”

“他们联系了没有?没联系怎么能知道行不行?”

“首长还有,就是咱对离休干部历来都安排在第一告别室,改了怕家属有意见。”

“不会!这种事情我以前经常处理,离休人员都是八九十岁了,认识他们的人也没多少了,没必要搞那么大的厅。家属有意见要做工作,不能什么事都听家属的。”

“好吧首长,我们按您指示办。”

放下电话,赵连通又开始骂骂咧咧。陶砚瓦说:连通你别骂了!你是不是当着张运山的面说这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