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喜塔腊·皇后传之眸光倾城茗萱永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二)文字狱 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听完了盛住的讲述,阿玛和尔敬额的大致遭遇已在心中了然。茗萱问盛住,如今那秀才状况如何?盛住说,秀才顶着灭九族的大罪,入刑部大牢后不许任何与此案无关人员接近,秀才现在是生是死也是未知。

这秀才许是少不得志,许是横遭苦难,脑袋有几分痴傻已非常明显。

茗萱吩咐盛住去查秀才的底细,且打听秀才在京城内曾接触过的人,特别是官员贵族。送走了盛住,茗萱思虑万千,窗前枯坐,看外面的天空变得深蓝,夕阳在天边留下最后一抹余晖后躲进山峦。夜幕降了下来,星星由浅变深,一颗颗点亮,夜幕下点亮的还有永琰书房暗黄的烛火。

茗萱褪去沾了汗渍的衣衫,用皂夹水净了脸,重新梳理发丝,换一件香薰后的锦白绣牡丹轻纱鱼鳞百褶裙,插一只银镀金点翠嵌珠宝花蝶簪,打着八角琉璃灯笼,出了殿门。阿玛入狱,她一人之力太过薄弱,且被困锁在这深宫之中无法施力,她必须有一身份高贵,有权势,且与她关系密切的人作为依靠。思来想去,永琰与她是夫妻,关系密切自不必说,虽然大婚三年他们之间依然隔阂重重,但她毕竟是他的福晋,她的阿玛也是他的岳父,于情于理,他总该帮帮她喜塔腊氏。

这样想着,茗萱提着灯笼走到永琰书房门口,她停下脚步,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真的会帮她吗?她一点也不确定。

推开他书房的门,看他从灯下倏地抬起头来,眼神里难掩惊异,是啊,这是她三年来第一次踏进他的书房。书房陈设简单古朴,檀木书桌后悬挂一幅大字,上面仓劲有力的提着“勤思”二字,下有乾隆印章和落款,落款是乾隆三十年秋。那是乾隆皇帝南巡途径杭州时,六岁的小皇子永琰作了一首《咏龙井》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赞赏,身边的大臣也交口称颂。回京后,乾隆亲自提笔,写了这两字送给永琰以做勉励。

“过来坐吧。”永琰将毛笔搁置在笔案上,一双眸子亮闪闪的,漆黑有神,他打量着她的装扮,她为了见他精心装扮一番已是无疑。

茗萱也不兜圈子,直入主题,“阿玛的事情,十五爷可曾听说?”

永琰将目光从她脸上移开,投注到灯下的一处阴影,“皇阿玛登机以来,因文字入狱的案件不下百起,那秀才自命王朝,定是死罪。”

“可秀才精神恍惚,绝非常人,他只是胡诌乱想,并没有反叛之心,也无叛乱之力。阿玛含冤入狱,是受他牵连。”

“我叫小轩子去刑部打听过,和尔敬额尚在审讯之中,还未定罪。”他顿了顿,接着道:“刑部这阵子日夜提审秀才,逼问他是否还有同伙,秀才身体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