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道门野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尸变风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1938年的5月中旬,虽然在日军的威逼之下,苏北地区的整体形势岌岌可危,但是沛县的王家庄却依旧显得一片祥和宁静。
自从王家庄的王大老爷王晋安在十几年前出资组建了一支护卫队协助警察剿灭了附近几队劫匪之后,王家庄附近的治安在这十几年里都风不鸣条,村子里的老百姓也就没了后顾之忧,一心搞生产搞发展,再加上王晋安在沛县城南郊区搞了一个化工厂,附近村子里富余的劳动力都去那里工作,额外的收入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所以虽然日军兵临城下,但是王家庄的人却没有丝毫的危机感。
不过王晋安是经历过风雨,见识过大场面的人物。当去年他得知南京上海沦陷的时候,他就知道沛县甚至是整个苏北的沦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王晋安是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深知日本人的国民性,讲小礼而无大义,如果中国国力强盛,日本会一直安心地做个小弟,但是此时中国式微而日本国力正处高峰,如果日本人不在此时下手,王晋安都会觉得不正常。
虽然知晓战火很快就要蔓延过来,但是王晋安内心却异常地平静,这种感觉很微妙,就连王晋安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是因为自己这几十年来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已经对一切云淡风轻了?还是因为这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敌人而自己却感觉力不从心从而产生的无力感?
“实在是头疼啊!”王晋安站在窗边轻抚着光溜溜的脑袋,看着窗外树枝上的几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鸟陷入沉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子里的野地里正是放风筝的好地方,一些孩子和闲暇的大人在这里享受着生活中的野趣,王天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作为王家庄首富的独子,王天化的风筝自然是这里最大最靓的一个。但是放风筝也是讲究天分的,显然王天化没有这种天分,自打从王天化拿得动风筝的年纪算起,风筝在他手里就从来没有飞高过3米。
所以每年在放风筝的时节里,王家庄的村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乐趣,就是讨论王天化的风筝能不能飞得起来,甚至前些年村子里的几个光棍还搞了一个赌局,他们坐庄赌王天化的风筝一定高不过5米,几年后这些光棍竟然积攒了不少家产,还都娶了如花似玉的婆娘。
有几个赌输的人实在是气不过,手拎着砖头质问王天化为什么这么蠢,是不是和别人合伙骗他们的钱。如果不是因为王天化是首富的儿子,这些输红了眼的人一定会把砖头狠狠地拍到王天化的头上。
每当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王天化的心情都很复杂,不知道自己是该感谢这些人这么看好自己,还是应该骂这些人愚蠢。
今年对王天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被某个输光家产的赌徒追赶了半天,死里逃生之后,他就对天发誓一定要在18岁成年之前放飞风筝,否则这一辈子就再也不碰风筝了!
经过一整天与天赋的斗争,傍晚回家后,王天化两手空空,他决定今后再也不放风筝,他最靓的风筝也送给了村东头的二愣子。
“天化啊,你姑奶奶的大姑子的老伴走了,明天你爹有事情去不了,你替你爹去。”王天化的母亲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叮嘱道。
“好嘞,娘!我知道了!是李大庄的那个吗?”王天化随手拿起一支果子填在嘴里问道。
“是滴。”王母继续嘱托王天化,“赶明儿,你带上一篮子鸡蛋上礼,明天你王叔和你一快去。可千万别贪玩忘了这事啊!”
“知道了,娘!”王天化不耐烦地嘟囔道。
王叔本名王晋宝,20多年前外出学武艺,近几年归乡但是家里早已破败没了住处,王晋安念在王晋宝是他幼时的玩伴,就安排王晋宝住在地里的茅草屋里,全当养着他帮忙看着田地。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微风拂过,王天化感觉浑身都很舒畅。王晋宝架着骡子拉着的板车,王天化嘴里叼着一根草,望着天静静地躺在板车上。
不过安静从来都不会出现在王天化的身上,不一会儿,王天化就打开了话匣。
“王叔,你当年去哪练得武,我听人说武林高手个个都能飞檐走壁,踏雪无痕。王叔你说说,你现在练到那一层了?得空教我几招啊!”王天化一直以来就对武功很感兴趣,王晋安早年也找了一些名师请到家里来教习,但是王天化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主,没几天就吃不了苦耐不下性子,说什么都不学了。
那些师傅一看这徒弟教不出来,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就都向王晋安请辞。自此以后无论王天化怎么闹着想学武,王晋安都没再给他请过师傅。所以后来当他听说王晋宝早年间练过武功的时候,异常的兴奋。就因如此,当年他父亲留下王晋宝也有他在旁边说和的功劳。
“这该咋说嘞,要说练武吧确实比常人厉害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