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苗乡轶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禁地传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好奇,总想一探究竟,所以也就有“好奇害死猫”的说法。

关于后山,龙逸峰自从听过各种关于它的传说起,就一直神往。小时候,还和小伙伴们偷偷地想混进去,但总被大人们发现后禁止了。不少小伙伴因此没少挨揍,若不是有龙爷爷坐镇,龙逸峰也避免父亲的好几顿板子。

龙逸峰听过很多关于后山的传说,有的说后山是保佑玉马塘的神山,很久很久以前,有封建政府的官兵来攻打玉马塘,要捉拿这里的男丁去当兵,女兵就去做丫鬟。村里有大事发生,村里的巫师便带领全村人民跑进后山,杀猪宰羊,祭拜山神。最后,山神下降千军万马,天空中乌云密布,官兵们抵达玉马塘村口的时候,只见村前的平坝上,村里的各条巷道处处皆兵,如千军万马等候着前来侵犯的敌人。敌人来袭,整个玉马塘军旗飘扬杀声震天,尚未开战,敌兵已经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总之,那是一场兵不血刃的战争。后来,又发生过几次与隔壁村庄的摩擦事件,玉马塘村小民寡力量微弱,如果不借助后山山神的兵力,是不可能打败敌兵的。得力于山神的庇佑,玉马塘的山水、人民、还有财产才能保全,不然早被掠夺一空,更不会有今天原始森林般百里山峦。

各种层出不穷的版本中,龙逸峰最向往爷爷说的一个故事。

传说在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大概意思就是废除所有的土司,改成明朝政府委派的流官统治。这些流官到地方以后,与前来经商的富商及地主合作,对贵州区域内苗民进行土地掠夺和财产霸占,将苗民世代耕种的好田好地圈起来,归为国有,然后卖给富商或者地主们经营。

在此期间,大量的苗民被坑杀、追赶。为了生存,很多苗民被迫进入尚未开发的大山深处,在蒙受横行、瘴气缭绕的原始森林之中寻求栖身之地。但是掠夺者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剥夺他们,总在他们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开垦出肥沃的土地,种上庄稼以后,待庄稼成熟又对他们进行掠杀和驱赶,苗民们被迫不断地迁徙和后退。最后,在有限的森林资源快要耗尽的时候,退无可退的情况下,终于被迫拿起刀斧,拼命反抗。经过长期的斗争,苗民们形成一个群体,组成了自己的军队。随着军队不断地壮大,终于有了一定的实力,凭借险要的地势及复杂的地形和明朝政府军队对峙几百年。

为了防止苗民反攻已经掠夺到手的土地,明军沿着整个山峦筑起一道防御墙,共380多里长,称之为“苗疆边墙”,后来有学者称之为南方长城,此为后话。在长达几百年直到清朝时代的对峙期内,反抗政府的苗民中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叫龙西波,是距离玉马塘不远的龙塘人。此人小时候天生神力,与众不同,长大后在龙塘地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龙西波在钓鱼的时候,无意中从龙塘水中钓起一把宝剑,剑身若游龙,通体焕发出金色光芒。他拔出宝剑,意念所指,皆为之所伤,对敌,敌人无一不人头落地。掌握那柄绝世宝剑之后,龙西波投身于苗民起义中,以一人之力独挡千军,勇不可挡。为防止被宝剑误伤,每一次战斗的时候,龙西波总是让苗民远远离开,不准参与战斗,所有敌人全部由他一个人解决。但凡他参与的战斗总是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但是,因宝剑杀伤力太大,对其生命和体力的消耗也大。无意中他在宝剑的剑柄中发现一张藏宝图,按图索骥,来到玉马塘村的后山,在山谷的一个绝密地带寻得绝世修炼方法,终能驾驭宝剑。克服了体力透支的问题的龙西波,带领苗民们一路向北,希望趁机夺取更广阔的土地。同时,在龙塘地区,选择一个风水绝佳的宝地,准备建设军事防御的建筑和城墙,并在苗王城建设金銮殿,计划自己称帝,希望给苗民一片和平的土壤。

但是,由于苗民人数有限,能工巧匠更是稀少,便从抓来的俘虏中寻找工匠,其他人就作为一般体力劳动者使用,搬运石头和木材。对于剥削自己的敌人,苗民们当然对俘虏不会客气,总是把最累的活给他们干(废话,当时可没有善待俘虏的有关条例和国际公约)。日子久了,有的俘虏木匠便在做工的时候,偷偷地在小木板或者边角料上写求救信的打油诗——“上龙塘,下龙塘,龙塘出了个草苗王,一天只给两餐饭,不杀不砍要称王。”

小木板顺着龙塘流向下游的铜仁府,麻阳府等等区域,直达洞庭湖,引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