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南帝三年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第一件事,北蛮王刘奔去世了,他的弟弟刘策杀光自己的八个大侄子,自己当了新的王,并杀了一直被拴刘奔身边的被俘先帝父子,将他们的头颅和国书一起,送往建康。

刘策在国书上问南帝这是你们马氏王朝的皇帝吗怎么不见你们派忠臣来救驾呢是不是你们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不管自己的君王死活呢

南帝还没来得及大怒,王家辅政的王继先一步大怒了,因为在王继王太傅眼里,刘策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才是逆臣贼子吗

王家如今的立族之本就在于拥立新帝,控制整个江南,靠的也是一个“忠”字。

因为王谢两家的大军代表南帝,所以王谢的大军打谁,谁就是逆臣贼子,谁要是反抗,那就更不用说了,君要臣死,臣竟然敢不死他谋逆打他

靠着出师有名,王家才能在短短两年内站到了整个王朝世家的顶端,俯瞰整个江南。

正好这两年下来,南渡的朝廷在江南也基稳了脚跟,手里控制着皇帝的北方世族大族和江南本地大族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王继正愁整天在朝堂上和这帮江南世家吵吵吵,没意思,江南各个地方时不时就冒出两个小家族反自己,不得不派王家和谢家的大军前往镇压,更没意思。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春耕,并在陆瑶的文件下发后,开始组织百姓在汝南各地兴修水利,挖沟建渠。

五月,陆瑶的活字印刷设备终于到手,除了在霍家庄内准备新的简体字典,还一面给各个乡长下发了命令,让她们开始配合自己,开始准备在各乡建立每乡一个的识字学堂。

因为这时候,去年三月末送到霍家庄开始学习的流民妇女的学习也已经满了一年了,等她们在霍家庄进行过字典和拼音的使用培训,六月的时候,就可以走马上任,前往各个乡学堂做教习。

而经过大半年的宣传,整个汝南上下,已经都得知了,无品官想要获得免税额,就得通过官府的考试。

而想通过官府的考试,就得认识字,除了原本就认识部分繁体字的本地管事里长们,更下面一级的邻长们那才是真叫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早在当初还是义军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义军的名誉首领,霍家庄王夫人的妇好书院肯教流民识字。

只是那时候碍于王夫人是女子,所以书院只收流民女子。

但是等义军统治了整个汝南郡,王夫人也成为汝南名义上的政治总长官,义军们都一致认为,王夫人肯定已经愿意不管什么男女,一律收他们进书院了。

只是当时春耕不等人,等春耕完,又得伺候已经种下去的庄稼,等到十月庄稼收获了,王夫人的女官们来了。

女官们一来,果然带来了他们识字做官的希望汝南名誉太守王夫人已经说过了,最迟明年十月,一定让整个汝南,所有义军都能学识字。

虽然还要等一年,可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知道,三月他们送去的那一批女眷女学生人数的确是很多,王夫人才教到一半,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也是正常。

但是,王夫人是说话算话的。

你看,她今年六月答应在十月之前一定教出足够的女官过来支援他们,这不就及时送达了吗

抱着对王夫人的信任,和对读书识字这种天生就显得很神圣的技能的仰视,义军们老老实实等到了今年五月。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半年多汝南发生的事的确很多,又是上户口,又是查人数,又是选邻长。

虽然暂时不能教大家读书,但是女官们一来,还是先让大家过上了官瘾。

即使大家一个大字都不识,但是义军农民们还是有人和那些原本既识字又有本事的管事们一样,当上了“长”,可以管别人。

而且别看里长比他们大一级,可是即使大一级,他们不也和他们这些大字不识、什么额外技能都不会的邻长一样不能免税吗

只有那些经过王夫人政府的官方考试的女官们才能免税,而女官是什么出身是他们流民出身。女官们压那些本地管事出身的里长一头,就是替他们义军压本地管事一头。

此外,王夫人政府那是什么立场是义军立场

他们这些义军,都是王夫人政府的自己人到时候考试他们肯定比那些管事容易

比上比下都压过了本地管事,义军们心里舒服了,也对即将到来的识字机会越来越期待了。

等他们都学会了识字,当上邻长就可以免税了

甚至等他们识字了,也有机会去争里长这个位置了。

之前把里长让给那些本地管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